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际刊号:1673-4173
国内刊号:32-1763/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1300 人次
 
    本刊论文
光动力治疗110例鲜红斑痣的临床护理体会

  鲜红斑痣也叫葡萄酒样痣,是一种先天性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多发于面部、颈部、头皮等曝光部位。其发病率月为0.3%~2.1%,对患者容貌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1]。多数患者在l岁以内发病,成年后较少发病。鲜红斑痣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鲜红色斑片,压之可退色,压力撤退时血液会再次充盈血管。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皮损颜色可变为紫红色,皮损厚度可高于皮面,甚至可以在斑块基础上出现结节。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鲜红斑痣的治疗手段,其主要通过光敏剂经激光照射发出大量活性氧物质达到损伤组织靶细胞的目的。光动力疗法具有血管靶向性极强的优势[2],但其临床护理是治疗后快速恢复和疗效的保证。本文就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护理措施详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鲜红斑痣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42例;年龄4个月~8岁,平均(2.8±1.2)岁;29例患者曾有冷冻、CO2激光、同位素以及脉冲染料激光等治疗史。

  1.2 治疗方法 先通过1μg HMME(啉单甲醚)进行皮试,遮光情况下静脉推注3.5mg/kg HMME,5min左右照射铜蒸汽激光,其功率密度为80mW/cm2,每个光斑照射30min左右,能量密度为180J/cm2。儿童患者术前半小时口服0.5ml/kg水合氯醛,必要时进行全麻。

  1.3 疗效判定 ① 完全治愈:鲜红斑痣消退,恢复正常皮肤颜色;② 基本治愈:大部分鲜红斑痣消退,增厚部分变平;③ 好转:部分鲜红斑痣消退,增厚部分变平;④ 改善:鲜红斑痣稍微消退,增厚部分稍微变薄;⑤ 无改变:鲜红斑痣无改善[3]。

  2. 结果

  110例患者中13例(11.82%)完全治愈,35例(31.82%)基本治愈,38例(34.55%)好转,18例(16.36%)改善,6例(5.45%)无改变,总有效率为94.55%。

  3. 护理体会

  3.1 治疗前护理 首先,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光动力治疗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疗效,告知患者治疗前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同时指导患者静脉输注血卟啉后可能发生的不适和注意避光,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做患者的思想工作,告诉患者激光照射会有灼热感,但其他部位不会产生不适,对正常组织无损伤,缓解其紧张情绪。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陪同患者完成治疗,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其次,治疗前详细掌握患者心理精神疾病、肝肾疾病史,做好治疗前辅助检查和评估工作,告知患者病情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面积较大患者要分次分区进行治疗,尤其是以往曾有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瘢痕体质者要提高警惕。为患者进行照相,为判断疗效提高依据。最后,治疗前要进行皮试,皮试为阴性者才能进行光敏剂注射,并很据患者年龄、病变等情况综合确定光敏剂剂量,一般建议5mg/kg为宜[4]。成功静脉穿刺后推注光敏剂时要缓慢,保证药物均进入血管,推注完成后使用20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要子啊保证光敏剂剂量准确的同时预防其聚集与血管诱发光敏反应。

  3.3 光敏试验 治疗后避光30d之后选取患者手背或手臂上小面积皮肤进行测试确定是否还存在光敏反应,用牛皮纸修剪一个4cm2的小孔,将手伸入牛皮纸下,日光下照射10min左右观察照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水泡、瘙痒等。

  4. 讨论

  鲜红斑痣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低血流量的真皮内血管畸形,多数患者出生时就有。在最佳治疗时间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越早治疗越好[6]。鲜红斑痣治疗方法较多,但总体清除率不高。其中光动力学疗法是先由静脉注射光敏剂使之为皮损处的血管内皮细胞所吸收后以一定波长的光源照射皮损,从而启动光动力反应,通过自由基及凋亡机制破坏增生扩张血管,达到治疗的目的。以往的治疗经验和临床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光动力学疗法对鲜红斑痣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对部分患者效果优于脉冲染料激光疗法[7]。治疗全程合理护理指导是成败关键,尤其要注意避光护理。

  光动力治疗110例鲜红斑痣的临床护理体会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